关于 2021 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材料 按照《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结合工 作实际,就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 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 XX 精 神,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坚持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思想道德建 设、文明创建、文化发展、文化传承,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 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全省乡村社会文明程 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的样板。 2.工作目标。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文化振兴 取得重要进展,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实现标准化均等化,农村公 共文化设施、队伍、活动、投入得到保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 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加丰富繁荣,农村文化人才支撑力明显增 强,素质高、业务精、结构稳的乡土专业文化人才队伍进一步 壮大;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乡村文明水平显著提升, 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形成;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传承发展富有成 效,其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作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传习 中心建设形成品牌,富有时代精神和特色的新乡贤文化加快培 育。 二、实施铸魂强农工程,强化乡村思想政治引领 1.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 育农村干部群众。深入开展面向乡村的理论学习宣传普及,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地家喻户晓、落地生 根,像阳光雨露一样走进千家万户,滋润干部群众心田,提振 乡村精气神,引导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 力创造幸福生活。深入开展“百姓宣讲”活动,贴近农民群众 生活实际,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群众听得懂、听得 进的语言,增进人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编写适应区域特点的乡村振 兴战略读本。满足基层干部群众对理论图书的需求,开展理论 图书配送,重点向农家书屋、村居讲堂、社区阅览室等赠送理 论读物,及时传播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社会思潮的 辨析引导,正本清源,扶正祛邪,帮助人们划清是非界限、澄 清模糊认识,巩固和壮大乡村意识形态阵地。加强农村宗教管 理,引导群众合法信仰宗教,依法治理农村宗教领域乱象。 2.推进社科理论普及。结合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工程 试点,贴近基层干部群众的理论需求,加强政策宣传、知识传 授、价值传播,提高农村群众人文素养。组织编写《走在前列 面对面》等一批通俗理论读物。开展“社科普及周”基层延伸 行动,面向农村举办系列讲座、志愿服务、展览、知识竞赛等 社科普及主题活动。实施社科普及示范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每 年培育 10 个省级社科普及示范县(市、区)、50 个省级社科普 及示范乡镇(街道)、200 个省级社科普及示范村(社区)。开 展社科普及志愿服务行动,加强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建设,组织 社科专家基层行活动,发挥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村居讲堂、 道德讲堂等各类阵地作用,推动乡村党的理论和社科知识普及 。 开发中小学乡土特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的情怀。 3.开展政策宣讲。紧紧围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中央的决 策部署和省委的政策要求,发挥讲师团、党校、社科研究单位 、 宣讲协会作用,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和宣传文化阵地,推动民生 政策宣讲,深入解读宣传党的“三农”政策和强农惠农富农举 措,把政策措施讲透彻、讲明白,让党和政府的政策深入人心 。 注重吸纳农民宣讲员进入宣讲队伍,用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宣讲 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增强村级党组织 凝聚力和向心力。 4.加强基层理论骨干培训。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 干部学院的资源优势,加强对县及县以下宣传文化工作者特别 是社科理论工作者、活跃在基层的专兼职理论宣讲员的集中培 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示范辅导、实地观摩等形式,推动 基层理论宣讲骨干进乡入村进行讲习、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群 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三、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保障文化民生 1.建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加强投入保障、政策保障 和机制保障,坚持一院多能、一室多用,整合基层宣传文化、 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统筹建设各类活动场 所。建设数字文化广场、无线网络等新兴文化设施,建设农村 老年人文化活动场所。推进乡、村两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20 年实现全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覆盖,达标率 95%以 上。实施农家书屋网络化建设工程,推广农家书屋总分馆制和 “一卡通”管理模式,构建以县级图书馆为总馆、乡镇中心农 家书屋为分馆、村(社区)农家书屋为馆藏点的总分馆服务网 络,争取到 20 年全省县乡村出版物“通借通还”率达到 60%。 实施农村文化广场——“百姓舞台”提升工程,建设农民群众 欢迎、实用性强的农村文化广场设施网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 广场文化活动运行机制。加大文化扶贫力度,到 20 年,全面完 成省扶贫工作重点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省扶 贫工作重点村通有线电视任务。着力抓好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区 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工作。 2.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资源整合,综合 用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惠民消费季、文艺汇演展 演、“一村一年一场戏”免费送戏工程等平台载体,把更多优 秀的电影、戏曲、图书、期刊、科普活动、文艺演出、全民健 身活动送到农民中间,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持续办好“文 化惠民、服务群众”实事项目,每年为农村(社区)免费送戏 1 万场。深化“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我 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组织文化文艺小分队深入乡 村开展送文化活动。加快推进“书香乡村”建设,精心组织农 民读书节、读书月和“三农”主题书展、书市、大讲堂等活动。 3.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深入开展“服务基层、服 务农民”活动,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农村倾斜,推进省、市、 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建设网上综合服务平台,创新 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办法,引入竞争机制,以奖代补,激发各 类文艺院团、演出机构、演出场所发展活力,满足农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繁荣农村题材文艺创作。加强农村题材文艺创作的规划 和扶持,组织动员作家艺术家开展农村题材文艺创作生产,推 出一批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农村 题材文艺作品。探索建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资金政策保 障机制和作家艺术家下基层挂职锻炼制度,组织作家艺术家开 展采访采风活动,筛选一批重点优秀作品,在出版、展示、推 介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发挥“泰山文艺奖”“群星奖”导向 性作用,打造自下而上的群众文艺作品选拔提升平台,引导全 省群众性戏剧、音乐、曲艺、舞蹈、杂技、美术、书法、摄影 、 民间艺术创作。加大对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的扶持力度,评 选推出一批优秀农村现实题材文艺作品,全省性文艺评奖突出 农村题材,省级报刊、广播电视台对优秀农村题材作品在刊发 、 播出、宣传评介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5.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制定省振兴传统工艺实施意见, 建立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实施乡村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培育 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开发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 推动民俗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加大对乡村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 , 引导利用古民居、古遗址、古村落、古街发展文化产业项目, 重点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文化小镇。实行乡村文化产业精品工 程,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乡村文化产业模式,推动特色鲜明 的“非遗”项目传承发展,到 2022 年,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乡 村文化品牌。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重点在文化 遗产、节庆赛事、修学研习、养生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 等方面进行创意开发,探索研究、完善出台有关土地利用配套 政策措施,打造一批美食村、艺术村、养生村、休闲村等特色 村,实行差异化发展,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民俗活动和精 品农业体验旅游活动。实施齐长城人文自然风景带建设工程, 打造齐长城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一批乡村特色影视基地。 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和红色基因 1.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 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 , 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群众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 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完善“图书馆+书院”模式,推 进尼山书院标准化建设,建立全省尼山书院联盟,形成孔子故 里独有的特色与优势。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齐 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继续实施乡村儒学和社区儒学推进 计划,加强师资力量培训,以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 有条件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 设立儒学讲堂,推动儒家文化进乡村,到 2025 年,全省乡镇综 合文化站儒学讲堂实现基本覆盖。组织编写《中华传统文化大 众化系列通俗读物》《中国传统文化读本》《中国民间文学大 系》(卷),创作推出一批符合农村群众需求的传统文化通俗 读物。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传统节日组织开展 花会、灯会、庙会等民俗活动,打造节会品牌。梳理挖掘地域 文化、乡土文化,指导各地科学策划、组织开展节事活动,打 造乡村文化名片。 2.积极培育新乡贤文化。制定《关于培育和弘扬新乡贤文 化的工作方案》,深化研究阐释,厘清新乡贤文化发展脉络, 明确新乡贤文化建设思路,推动建设一批乡贤馆、农耕文化展 馆,弘扬传播新乡贤文化。开展新乡贤选树活动,通过“举乡 贤、颂乡贤、学乡贤、礼乡贤”,把一批群众公认、品德高尚 、 处事公道、热心公益、积极参与地方管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 真正为群众服务、推动家乡经济发展的人士选出来、评出来。 开展新乡贤文化进中心、进家庭、进校园活动,结合新时代文 明传习中心建设试点工作,运用传习中心、乡村儒学讲堂、道 德讲堂、科学大讲堂等阵地,把新乡贤请到中心、讲堂,通过 “讲、评、帮、乐、庆”等多种形式,讲好新乡贤故事,彰显 新乡贤道德精神;把新乡贤文化与家庭家教家风主题教育活动 结合起来,推动乡镇村志编修,挖掘、整理、编写弘扬传统美 德、体现时代要求、贴近生活实际的家规家训,引导人们继承 传统美德、树立家国情怀;把新乡贤文化与学校教育、青少年 思想道德建设有机结合,深化“新礼仪新礼节”培育行动,涵 育文明校风。开展弘扬新乡贤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创作具有地 域特色的新乡贤文化文艺作品,组织多种形式的新乡贤主题文 艺演出、文化活动,生动活泼地传播新乡贤文化。充分运用微 博、微信、微视频和手机客户端等方式,开展“乡风·美丽家 园”微视频、微电影大赛活动,拓展新乡贤文化传播平台。积 极

docx文档 关于2021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材料

资源共享 > 参考范文 > 制度方案 > 文档预览
20 页 0 下载 239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热心网友 2022-03-26 22:00:08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doc5的中文名是什么?( 答案:道客屋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